您好!欢迎您访问乐山盛和稀土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乐山盛和稀土股份有限公司土壤环境监测方案

 

 {@U_T[FY0Q7%PF4W%RW4VSM.png













乐山盛和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

 

 

 

 

 

 

 

 

 

 

 

 

 

乐山盛和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OO


1前言 1

2、概述 3

2.1 编制目的 3

2.2 编制原则 3

2.3 调查依据 3

2.3.1法律法规及文件 3

2.3.2标准规范 4

2.3.3技术指南 4

2.3.4其他文件 4

2.4 技术路线 5

2.4.1资料收集分析 5

3、场地概况 7

3.1 区域环境状况 7

3.1.1地理位置 7

3.1.2地形地貌、地质情况 7

3.1.3 地层 8

3.1.4水文地质条件 9

4、资料分析 11

4.1资料收集及分析 11

4.2布局现状及生产现状 11

4.2.1布局现状 11

4.2.2生产现状 12

本场地建设了1条“4000/年氯化稀土全分离萃取生产线”,工艺流程为:氧化焙烧→盐酸优浸→萃取→沉淀→灼烧。最早的萃取工序主要辅料为氨水和盐酸,产生氨氮废水;沉淀工序的主要辅料为碳酸氢铵,产生的废水为含氯化铵废水。2008年盛和稀土增加“多效蒸发浓缩结晶装置回收氯化铵工艺。”2012年,工信部将萃取工序中使用氨水皂化的工艺列为淘汰工艺,为此公司将萃取工序的主要辅料改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同时,将沉淀工序的辅料改为碳酸钠。工艺调整后,萃取和沉淀工序产生的废水为含氯化钠废水。废水处理工艺为采用“MVR蒸发浓缩”。2012年调整后的碳酸钠沉淀工艺易将钠离子引入产品,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同时,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氯化钠废水处理过程存在能耗高、成本高、经济价值低等问题。此外,废水处理回收的盐,因盐业管理等政策难题很难上市销售。鉴于上述情况,公司保留氢氧化钠皂化萃取工艺,于2015年将沉淀工艺恢复为2003年环评批复的碳酸氢铵沉淀工艺,但是碳酸氢铵不再直接添加到沉淀反应釜中,而是采用在线计量添加,可大幅降低碳酸氢铵用量,有效减少废气、废水产生量。产生的含氯化铵废水采用MVR蒸发浓缩结晶装置回收氯化铵。 12

5重点区域及设施识别 20

6、自行监测工作计划 35

6.1 自行监测方案要求 35

6.1.1背景监测点 35

6.1.2土壤监测 35

6.1.3地下水监测 36

6.1.4监测频率 38

6.1.5监测点位及项目 38

6-3  厂区土壤及地下水监测点位图 40

7、样品采集、保存、流转及分析测试 41

7.1土壤取样方法 41

7.2地下水监测井设置与地下水采样 41

7.3土壤气采样 42

7.4样品采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43

7.4.1采样现场质量控制与管理 43

7.4.2样品保存及流转中质量控制 44

7.4.3样品保存方法 44

7.5 实验室分析 44

 


1前言

乐山盛和稀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和稀土”)始建于200112月,是盛和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公司位于乐山市五通桥区金粟镇,占地158亩,注册资金8000万元,现有员300余人。公司于2003年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并建设了1条“4000/年氯化稀土全分离萃取生产线”,工艺流程为:氧化焙烧→盐酸优浸→萃取→沉淀→灼烧,主要碳酸稀土包括: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镨钕、少钕氧化稀土、氟化稀土、氯化镧、低锌低镁氯化镧、钐铕钆富集物等。生产设备主要包括萃取生产线1、贮槽、反应罐、MVR蒸发浓缩结晶装置等。

近年来,随着环保工作要求的日益严格,土壤环境现状也愈发引起社会各界关注。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以国发〔2016〕31号文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同年12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发〔2016〕63号文发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的通知》,该通知要求:(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二)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三)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四)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五)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六)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七)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八)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九)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土壤环境治理体系;(十)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2018年9月18日,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以川环办函〔2018〕446号文发布了《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及2018年度工作计划的要求,规定从2018年起,列入当年《四川省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的企业要开展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工作,每年一次。

盛和稀土属于2019年四川省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中省控单位,为贯彻落实以上文件的相关要求,加强土壤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土壤污染事故的发生,编制完成了《乐山盛和稀土股份有限公司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方案》

乐山盛和稀土股份有限公司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每年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工作。


2、概述

2.1 编制目的

按照《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工作的通知》(川环办函〔2018446号)的相关要求,开展本公司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工作,根据各区域及设施信息、特征污染物类型、污染物进入土壤和地下水的途径等,识别企业内部存在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隐患的区域及设施,作为重点区域及设施,在此基础上制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方案,防范本公司建设用地新增土壤污染。

2.2 编制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场地的特征和潜在污染物特性,进行污染物浓度和空间分布调查,为场地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规范性原则

采用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式规范重点区域及设施的识别过程,保证调查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可操作性原则

综合考虑调查方法、时间和经费等因素,结合当前科技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使调查过程切实可行。

2.3 调查依据

2.3.1法律法规及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11月修订);

3)《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

4)《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663号);

6)《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工作的通知》(川环办函〔2018446号);

7)《四川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川府发〔201714号)。

2.3.2标准规范

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2)《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

3)《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

4)《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

5)《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

6)《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

7)《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

8)《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9)《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

10)《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

11)《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

1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2.3.3技术指南

1)《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72号);

2北京市重点企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暂行)

2.3.4其他文件

1)《萃取及沉淀工序工艺调整项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65月)。

2.4 技术路线

本次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方案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图片2.png

2-1  场地环境调查的技术路线

2.4.1资料收集分析

搜集的资料主要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内各区域及设施信息、迁移途径信息、敏感受体信息、地块已有的环境调查与监测信息等(具体见表2-1)。

 

 

2-1 应搜集的资料清单

分类

信息项目

目的

获取来源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地理位置、企业类型、企业规模、营业期限、行业类别、行业代码、所属工业园区或集聚区;

地块面积、现使用权属、地块利用历史等

确定企业位置、企业负责人、基本规模、所属行业、经营时间、地块权属、地块历史等信息

企业、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发展改革、规划等部门

企业内各区域及设施信息

企业总平面布置图及面积;

生产区、储存区、废水治理区、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区等重点区域平面布置图及面积;

地上和地下罐槽清单;

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线平面图;

工艺流程图;

各厂房或设施的功能;使用、贮存、转运或产出的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清单;

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收集、排放及处理情况

确定企业和各车间平面布置及面积;各区域或设施涉及工艺流程;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使用、贮存、转运或产出情况;三废处理及排放情况。便于识别存在污染隐患的区域或设施及相应特征污染物

企业、环保部门、安监部门

迁移途径信息

地层结构、土壤质地、地面覆盖、土壤分层情况;

地下水埋深/分布/流向/渗透性等特性

确定企业水文地质情况,便于识别污染源迁移途径

企业

敏感受体信息

人口数量、敏感目标分布、地下水用途等

便于确定所在地土壤及地下水相关标准或风险评估筛选值

企业、环保部门

已有的环境调查与监测信息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监测数据;

其它调查评估数据

尽可能搜集相关辅助资料

企业、环保部门、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等

 


3、场地概况

3.1 区域环境状况

3.1.1地理位置

乐山市为四川省辖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幅员面积12826km²。五通桥区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地理坐标:东经103º13492´9~103º55´23〞,北纬29º19´27~29º31´37〞,北距乐山市中区22km,东与井研县接壤,西与沙湾区毗邻,南与犍为县相邻,北与乐山市中心相接,幅员面积474km²,其中水域面积37.9km²。本项目位于乐山市五通桥区金粟镇。详见地迎位置图3-1

图片3.png

3-1  盛和稀土厂区地理位置图

3.1.2地形地貌、地质情况

场地位于乐山市五通桥区金粟镇庙儿山村三组,国道G213线从场区北侧坡脚下通过,交通方便。

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大地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缘,场地地质构造简单,属单斜构造,地层倾向NW320°,倾角4~6°,基底岩石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上部砂岩夹泥岩;场区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及人工堆积松散层,厚度15.0~20.0m,钻孔揭露岩土层层序正常,无断裂活动,无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影响。

根据区域地震、地质资料表明,拟建场地稳定,适宜建筑。

3.1.3 地层

据钻孔揭露,地基上呈三层结构,现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层:素填土(Q4-3ml

人工堆积成因,全区分布于场地表层。主要由回填的砂卵砾石,局部地段为碳渣及粉煤灰、建筑垃圾回填,部分地段因采挖砂卵石后回填较厚,结构不均匀,多呈松散状,局部被车辆碾压呈稍密状,稍湿,容易垮塌,N120动探试验修正击数0.5~5.0击。钻孔揭露厚度0.5~8.1m

层:粉砂(Q4-2apl

冲洪积成因,全区分布。为灰、黄褐色粉砂含粉土,上部粉土质较重,下部砂粒渐增,偶夹细砂条带。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及粘土矿物次之,结构松散,湿~饱水。标贯试验(N)实测锤击数3~5击。该层厚度0.5~4.3m,顶板埋深0.5~8.1m

卵石(Q4-1dpl

冲洪积成因,全区分布。呈杂色,湿~饱水,石质成分为花岗岩、石英岩、玄武岩等,质硬,未风化,磨圆度较好,呈亚圆~浑圆状。筛分实验成果:>60mm5~8%,>20mm55~70%,为细~中砂充填。据超重型动探(N120)试验成果及跟管取芯情况,按密实度可将卵石划分为-1稍密卵石、-2中密卵石二个亚层:

-1稍密卵石。该亚层分布于卵石上部,局部缺失,骨架颗粒部接触,密实度以稍密为主,局部夹松散圆砾或砾砂透镜体。N120动探试验修正击数3~8击(松散夹层2~3击),钻孔揭露厚度0.5~5.6m,顶板埋深1.3~8.6m

-2中密卵石。呈层状分布于卵石中下部,结构中密为主,局部夹密实,骨架颗粒大部分接触,全区分布。N120动探试验修正击数6~11击,局部>11击。钻孔揭露厚度4.0~6.1m,(厚度较大,未揭穿,据临近供水井施工资料该层厚度8.0~12.0m),顶板埋深2.6~10.0m,顶板标高320.1~327.2m

3.1.4水文地质条件

A、地表水

五通桥区内河流属岷江水系,流域均属岷江流域。岷江为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四川盆地内五大水系之一,源于川西北高原,于宜宾入长江,全长735km,流域面积约13.6km²,河源-都江堰为上游,都江堰-乐山中游,乐山-宜宾段下游。岷江在乐山市区纳大渡河后,水量增大,河宽达3001000m,水深达10m。五通桥区境内岷江流水长27.1 km,流域面积205.18 km²,境内有岷江支流、磨池河、芒溪河、沫溪河、眠羊溪等,总长96.25 km

场地位于岷江左岸Ⅰ级阶地阶面,地形平坦。南侧距岷江河岸约60~70m,高出河床5~6m,河岸无防洪堤保护,为自然河床,据调查访问,超过50年一遇的岷江河洪水要淹没场区,最大洪水位标高330.8m左右(嘉定科尔精细化工后门厂房地坪标高330.0m计),故场区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汇集及超过50年一遇的岷江河洪水影响。

B、地下水

1)地下水埋藏条件

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钻孔揭露,场区地下水主要是松散卵砾石层孔隙水,属潜水受大气降水及上游地下水入渗补给,顺层迳流排泄,并与岷江河水呈互补排关系。据勘察场地地下水抽水试验成果,其卵砾石层渗透系数15.0~20.0m/天,表明其透水性较强,富水性强。

勘察期间属平水期,钻孔揭露地下水位埋深4.5~5.7m,水位标高324.9~325.2m该地下水年变幅在2~3m

场区地下水对拟建建基础施工影响较大,尤其是人工挖孔桩施工降水难度较大,必须采取专门的工程施工降水设施。

2)地下水水流方向

根据紧邻本场地东侧“四川润和催化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勘资料,本场地地下水流向大致为从东北流向西南。

图片4.png

3-5  地下水流向图

 

4、资料分析

4.1资料收集及分析

本方案为了解盛和稀土厂区污染物排放状况,主要收集了厂区的地质数据以及厂区平面布置图,并通过对原厂负责人的询问和现场踏勘,收集了原厂产品的原辅材料、生产工艺以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置措施。

4.2布局现状及生产现状

4.2.1布局现状

本场地在盛和稀土建厂之前为农用地以及农户聚集区,无工业生产历史。

从厂区平面布置图可以看出,厂区内道路将厂区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区主要是生活区和办公区,从西向东依次为绿化带、办公楼、食堂和厂房。南区主要是生产区及辅助设施用房,南区内西轴上依次为化学法车间、萃取车间、沉淀车间、实验室,中轴上依次为焙烧车间1、锅炉房、闲置车间、推板窑灼烧车间、环保车间、碳酸稀土库房和焙烧车间2和回转窑灼烧车间1;东轴上依次为厂房、现有辊道窑灼烧车间和现有回转窑灼烧车间2(烘干铈富集物)。原料库和碳酸稀土库布置在厂区道路旁两侧,便于稀土矿的运输装卸;焙烧车间靠近原料库房,便于稀土矿的焙烧;辊道窑灼烧车间靠近碳酸稀土库,便于碳酸稀土的储存。

厂内总平图如下:

图片5.png 

 4-4  盛和稀土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4.2.2生产现状

本场地建设了1条“4000/年氯化稀土全分离萃取生产线”,工艺流程为:氧化焙烧→盐酸优浸→萃取→沉淀→灼烧。最早的萃取工序主要辅料为氨水和盐酸,产生氨氮废水;沉淀工序的主要辅料为碳酸氢铵,产生的废水为含氯化铵废水。2008年盛和稀土增加“多效蒸发浓缩结晶装置回收氯化铵工艺。”2012年,工信部将萃取工序中使用氨水皂化的工艺列为淘汰工艺,为此公司将萃取工序的主要辅料改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同时,将沉淀工序的辅料改为碳酸钠。工艺调整后,萃取和沉淀工序产生的废水为含氯化钠废水。废水处理工艺为采用“MVR蒸发浓缩”。2012年调整后的碳酸钠沉淀工艺易将钠离子引入产品,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同时,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氯化钠废水处理过程存在能耗高、成本高、经济价值低等问题。此外,废水处理回收的盐,因盐业管理等政策难题很难上市销售。鉴于上述情况,公司保留氢氧化钠皂化萃取工艺,于2015年将沉淀工艺恢复为2003年环评批复的碳酸氢铵沉淀工艺,但是碳酸氢铵不再直接添加到沉淀反应釜中,而是采用在线计量添加,可大幅降低碳酸氢铵用量,有效减少废气、废水产生量。产生的含氯化铵废水采用MVR蒸发浓缩结晶装置回收氯化铵。

1、产品方案

主要碳酸稀土包括: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镨钕、少钕氧化稀土、氟化稀土、氯化镧、低锌低镁氯化镧、钐铕钆富集物等

2、主要原辅材料

4-1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表

类别

名称

年耗量

来源

主要化学成分

(辅)料

稀土熟矿

7920t

外购

氧化镨钕、碳酸镧、氯化铈、氧化镧、钐铕钆富集物、氧化铈、铈富集物

盐酸

2400

外购

31%HCl

氨水

0

外购

/

液碱

2400

外购

30%NaOH

P507

0.3

外购

/

碳酸氢铵

7000

外购

/

3、主要生产设备

4-7  Y型分子筛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位

数量

1

萃取生产线

150L×44

1

2

料液贮槽、盐酸贮槽

Φ3650×7000

2

3

液碱贮槽

Φ2700×10000

1

4

碱水槽(配制槽)

Φ2000×2000

1

5

高位槽

Φ2000×2000

37

6

玻璃钢反应罐

Φ2600×2900

12

7

搪瓷反应罐

5000L

3

8

搪瓷蒸发罐

3000L

4

9

玻璃钢贮罐(立式)

Φ4000×4000

7

10

玻璃钢贮罐(卧式)

Φ1600×4000

3

11

MVR蒸发装置

处理132000立方含废水/

1

12

活性炭吸附+25m高排气筒

8000m3/h

1

13

水喷淋+25m高排气筒

8000m3/h

1

4、工艺流程

盛和稀土全分离生产线主要包括精矿焙烧、酸浸(包括盐酸酸浸和除杂浓缩)、萃取分离、碳沉淀、灼烧、氯化钠回收以及废水处理等工序。

图片6.png

1精矿焙烧

氟碳铈稀土精矿RE2CO33·REF3(以下简写为REFCO3),在温度约550℃的回转窑中焙烧,稀土矿的结构发生变化,分解释放出CO2并产生大量微孔,有利于酸的渗透从而提高REO的浸出率。同时,矿中的三价铈被氧化成为四价,为将铈稀土和非铈稀土分离创造了必要条件

精矿焙烧工序工艺流程

 

图片7.png

4-2  精矿焙烧工序工艺流程

2酸浸

此工序分为盐酸酸浸和除杂浓缩两个工序

H2M~_@1IUW_8YTH5OHAJYQL.png

4-3  酸浸工序工艺流程

通过浸取后的少铈氯化稀土溶液进入除杂工序,铈富集物进入回转窑烘干后作为铈富集物产品出售。经浓缩除杂后的少铈氯化稀土溶液进入萃取工序。

3萃取反萃取

该工序主要包括主要包括有机溶剂的皂化反应、稀土物质的萃取反应以及反萃取反应皂化反应用氢氧化钠作为皂化剂。

萃取工序工艺流程及产污图如图1-4

XSK8(5F[~FV}6JS3C%E(V%E.png 

4-4  萃取工序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通过钕钐萃取线后,钐铕钆等少量稀土物质被先萃取出来,经反萃取后成为钐铕钆液态富集物,进入碳沉工序。

剩余稀土溶液进入铈鐠萃取线,镨钕等稀土物质被萃取出来,经反萃取后,镨钕稀土溶液进入碳沉工序。

最后剩余的稀土溶液中主要是镧铈稀土,进入镧铈萃取线,镧铈等稀土物质被萃取出来,经反萃取后,镧铈稀土溶液进入碳沉工序。

反萃取中氯化稀土分离出来的先后顺序为:钐铕钆、镨钕、镧和铈。

4碳沉工序

沉淀工序工艺流程

 10.png

4-5  沉淀工序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5灼烧工序

本项目灼烧工序包含灼烧固态碳酸稀土、烘干浆状碳酸稀土和烘干铈富集物,固态碳酸稀土将由25#回转窑2#辊道窑灼烧后外售,浆状碳酸稀土利用4#推板窑烘干后进入1#辊道窑灼烧后外售,铈富集物由89#回转窑烘干后外售

灼烧工序工艺流程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1-6  灼烧工序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5污染物治理及排放

1)大气污染物:盛和稀土生产线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粉尘、、焙烧和灼烧分解废气、酸浸盐酸雾和其他无组织排放废气等

4-8  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浓度及环保措施

产生废气设施

或工序

污染物类型

环保措施

锅炉房

烟尘

洁净能源:天然气

SO2

氮氧化物

精矿焙烧工序

氟化物

活性炭吸附,1个排气筒高15m(实测烟气流量1190m3/h

一车间喷淋塔(排气筒高度25m

盐酸雾

两级碱洗(实测烟气流量3554m3/h

产品灼烧工序

氟化物

活性炭吸附塔,1个排气筒高20m(实测烟气流量1432.6m3/h

混料包装

氟化物

布袋除尘,1个排气筒高15m(实测烟气流量2126m3/h

颗粒物

氯化氢

2)水污染物:盛和稀土生产线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萃取废水、碳沉废水等生产废水以及生活污水。废水中的环境污染因子主要有:pH、总铅、总镉、总砷、六价铬、总铬等。萃取车间废水通过高效除油反应器除去油类污染物,再泵入曝气罐进一步除油、氧化、澄清后送环保车间真空浓缩回收氯化钠;碳沉反应废水送环保车间真空浓缩回收氯化钠;洗涤废水经中和、沉淀后外排,沉淀池的污泥返回焙烧窑焙烧。厂区办公、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二级生化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外排;除酸雾、地平冲洗、质检等废水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外排。

3)固废:厂区产生的危险废物为废活性炭、在线监测废液及辅料包装容器,一般废物为原水处理污泥

4低放射性废物:化学法车间产生的铅渣、铁钍渣。

 

5重点区域及设施识别

“三废”处理区的污染需要重点关注,主要包括废气和残液处理工序,工业废料处理工序以及转运站、污水处理站等。污水处理站中的废水处理池虽然做了防腐防渗处理,由于长期储存高浓度的污染物废水,也极有可能渗入地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对前期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根据各区域及设施信息、特征污染物类型、污染物进入土壤和地下水的途径等,识别企业内部存在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隐患的区域及设施,记录重点区域及设施相关信息。信息记录表如下。


5-1  重点区域及设施信息记录表

企业名称

乐山盛和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调查日期

参与人员

重点区域或设施名称

点位编号

区域或设施功能

涉及有毒有害物质清单

特征污染物

原辅材料储罐区

1#

用于存储原辅材料包括碱储罐盐酸罐等

pH 

盐酸

生产车间

2#

建设了1条“4000/年氯化稀土全分离萃取生产线”,工艺流程为:氧化焙烧→盐酸优浸→萃取→沉淀→灼烧

含盐废水、含酸、碱性废水

pH重金属

铁钍渣

危废仓库

3#

生产性固废主要有在线监测废液、废活性炭以及辅料包装物、铅渣、钡渣等废物暂存于危废暂存间

铁钍渣

pH重金属

污水处理站

4#

MVR蒸发装置

含盐废水

pH氨氮


可能的污染因子分析

项目生产对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原辅料、生产车间的生产活动、中间产物及污染物排放。通过前期调查分析,从使用的原辅材料、中间产物及排污情况来看,本场地主要污染因子包括pH、重金属、氟化物。场地可能的污染因子如表5-2所示。

5-2  场地可能的污染因子

序号

可能的污染因子

污染来源

1

pH

生产原辅料中带入

2

六价铬

生产原辅料中带入

3

生产原辅料中带入

4

生产原辅料中带入

5

生产原辅料中带入

6

生产原辅料中带入

7

氟化物

生产原辅料中带入

 


6、自行监测工作计划

6.1 自行监测方案要求

6.1.1背景监测点

在重点区域及设施识别工作完成后,应在企业外部区域或企业内远离各重点区域及设施处布设至少1个土壤/地下水背景监测点/监测井。背景监测点/监测井应设置在所有重点区域及设施的上游,以提供不受企业生产过程影响且可以代表土壤/地下水质量的样品。

在地下水及土壤气采样建井过程中钻探出的土壤样品,应作为地块初次采样时的背景值进行分析测试并予以记录。

地下水背景监测井应与污染物监测井设置在同一含水层。

6.1.2土壤监测

1、一般监测

一般来说,除去特征污染物只包含挥发性有机物的重点区域或设施外,其他区域或设施周边均应定期开展土壤一般监测工作。

1)点位数量

每个重点区域或设施周边应至少布设1-3个土壤采样点。采样点具体数量可根据待监测区域大小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点位位置

采样点应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且不造成安全隐患与二次污染的情况下尽可能接近污染源。

3)采样深度

土壤监测应以监测区域内表层土壤(0.2m处)为重点采样层,开展采样工作。

2、土壤气监测

特征污染物中存在挥发性有机物的重点区域或设施,应建设土壤气监测井并定期开展土壤气监测工作。

1)点位数量

每个以挥发性有机物为特征污染物的重点区域或设施周边应布设至少1个土壤气监测点,具体数量应根据污染源所在区域大小进行适当调整。

2)点位位置

采样点应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且不造成安全隐患与二次污染的情况下尽可能接近污染源。

3)采样深度

土壤气探头的埋设深度应结合地层特性及污染物埋深(仅限于已受到污染的区域)确定。应设置在但不仅限于:

1)地面以下1.5 m处。

2)钻探过程发现该区域已存在污染,且现场挥发性有机物便携检测设备读数或土壤和地下水样品检测结果较高的位置。

3)埋藏于地下的罐槽、管线等设施周边。

4)地下水最高水位面上,高于毛细带不小于1m

6.1.3地下水监测

1、点位数量

每个重点区域或设施周边应布设至少1个地下水监测点,具体数量应根据待监测区域大小及污染物扩散途径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点位位置

地下水监测井应布设在污染物迁移的下游方向。

地下水的流向可能会随着季节、潮汐、河流和湖泊的水位波动等状况改变。此时应将监测井布设在污染物所有潜在迁移途径的下游。

在同一个企业内部,监测井可以根据厂房及设施分布的情况统筹规划。处于同一污染物迁移途径上的相邻区域或设施可合并监测。

以下情况不适宜合并监测:

1)处于同一污染物迁移途径上但相隔较远的区域或设施。

2)相邻但污染物迁移途径不同的区域或设施。

3、采样深度

监测井在垂直方向的深度应根据污染物性质、含水层厚度以及地层情况确定。

1)污染物性质

当重点区域或设施的特征污染物为低密度污染物时,监测井进水口应穿过潜水面以保证能够采集到含水层顶部水样,如图2-3(A)

当重点区域或设施的特征污染物为高密度污染物时,监测井进水口应设在隔水层之上,含水层的底部或者附近,如图2-3(B)

如果低密度和高密度污染物同时存在,则设置监测井时应考虑在不同深度采样的需求。

图片13.png

6-1  基于污染物性质的监测井布设方法示例

2)含水层厚度

对于厚度小于3 m的含水层,可不分层采样;对于厚度大于3 m的含水层,原则上应分上中下三层进行采样。

3)地层情况

地下水监测以调查第一含水层(潜水)为主。但在重点区域或设施识别过程中认为有可能对多个含水层产生污染的情况下,应对所有可能受到污染的含水层进行监测。有可能对多个含水层产生污染的情况常见于但不仅限于:

1)第一含水层的水量不足以开展地下水监测。

2)第一含水层与下部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厚度较薄或已被穿透。(如图2-4 A所示)

3)有埋藏深度达到了下部含水层的地下罐槽、管线等设施。

4)第一含水层与下部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不连续。(如图2-4 B所示)

图片14.png

6-2  浅层地下水与下部含水层之间关系

地下水监测井的深度还应充分考虑季节性的水位波动设置。

企业或邻近区域内现有的地下水监测井,如果符合本指南要求,可以作为地下水监测点。

6.1.4监测频率

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土壤一般监测、土壤气监测和地下水监测。

6.1.5监测点位及项目

1、土壤

本项目场地面积约88亩,根据前述土壤监测布点原则及方法,结合前期调查分析的结果,确认监测点避开了地下构筑物、不影响正常生产、不存在安全隐患、具备采样条件的前提下,在盛和稀土在厂区内布设土壤监测点6个(包括1个背景点),并根据可能的污染因子分析选择相应的监测因子,原则上每个重点区域或设施应监测的污染物项目不少于2项。

6-1  土壤监测点位及深度一览表

编号

监测点位置描述

监测项目

采样深度(m

T1(背景点)

办公楼

pH、六价铬、镉、汞、砷、铅、锌、氟化物

0.2

T2

液碱储罐区

pH、六价铬、镉、汞、砷、铅、锌、氟化物

0.2

T3

沉淀车间

pH、六价铬、镉、汞、砷、铅、锌、氟化物

0.2

T4

MVR车间

pH、六价铬、镉、汞、砷、铅、锌、氟化物

0.2

T5

辊道窑

pH、六价铬、镉、汞、砷、铅、锌、氟化物

0.2

T6

危废库房

pH、六价铬、镉、汞、砷、铅、锌、氟化物

0.2

2、地下水

根据第二章确定的地下水流场,盛和稀土地下水流向为从东北流向西南。遵循监测井布设在污染物所有潜在迁移途径的下游的原则,本方案将污染物监测井设置于厂区南侧,背景监测井设置于厂区北侧。

6-2  地下水监测点位及深度一览表

编号

监测井位置描述

监测项目

采样深度(m

S1

厂区北角

pH、六价铬、镉、汞、砷、铅、锌、石油类、氟化物

0.5

S2

厂区南角

pH、六价铬、镉、汞、砷、铅、锌、石油类、氟化物

0.5

图片15.png 

6-3  厂区土壤及地下水监测点位图


7、样品采集、保存、流转及分析测试

7.1土壤取样方法

1)采样前准备

根据采样计划,做好采样组织准备及采样器具准备工作。采样组织准备主要是由具有场地调查经验且掌握土壤采样技术规程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采样组,采样前组织学习本项目的相关技术文件;采样器具准备包括:工具类:铁铲、重锤、木质取样勺、取土冲击钻、水泵等;器材类:GPS、相机、胶带、卷尺、皮尺、样品袋、PVC水管、保温箱、冰袋;文具类:样品标签、采样记录表、签字笔、资料夹等;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手套、安全警示牌、警戒线。采样过程全程照相或录像,以便记录、监督采样过程,保证采样质量和出现问题后的回溯。

2)现场定位

应根据采样计划,采用GPS定位仪对监测点进行现场定位测量(高程和坐标),定位测量完成后,可用树桩、旗帜等器材标志监测点。

  1. 土壤样品采集

    本场地中被混凝土覆盖的采样点监测的,先用重锤将混凝土层进行破碎,再进行钻孔取样。对于表层土壤采集,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用铁铲等工具挖至表层取样深度处,利用木质采样勺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深层土壤样品采用机械钻孔(冲击钻)取样的方式进行,钻出的土柱放置在事先清理干净的样品盒中,采样人员使用木勺刨去土柱外周的土壤,把大的砾石、塑料等剔除后将土壤样品采集至样品袋中。

    7.2地下水监测井设置与地下水采样 

    1、建井

    监测井的设置包括钻孔、下管、填砾及止水、井台构筑等步骤。监测井所采用的构筑材料不应改变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不应采用裸井作为地下水水质监测井。

    2、洗井

    洗井一般分二次,即建井后的洗井和采样前的洗井。在洗井前后及洗井过程中应至少监测 pH值、电导率、浊度、水温及记录水的颜色、气味等,条件许可时,还应监测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和总溶解盐含量。建井后的洗井首先要求直观判断水质基本上达到水清砂净,同时 pH 值、电导率、浊度、水温等监测参数值达到稳定,即浊度等参数测试结果连续三次浮动在±10%以内,或浊度小于50 个浊度单位。取样前的洗井应至少在第一次洗井 24 小时后开始,其洗出的水量至少要达到井中贮水体积的三倍,同时要求 pH 值、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浊度、水温等水质参数值稳定,但原则上洗出的水量不高于井中贮水体积的五倍。洗井一般可采用贝勒管、地面泵和潜水泵。

    3、样品采集方法

    地下水采样应在采样前的洗井完成后两小时内完成。水样采集可使用一次性贝勒管,要做到一井一管。如条件许可,也可采用电动或手动泵进行采样。

    4、取水位置

    一般在井中贮水的中部,但当水中含有重质非水相液体时,取水位置应在含水层底部和不透水层的顶部;水中含有轻质非水相液体时,取水位置应在油层的顶部。

    7.3土壤气采样 

    土壤气样品采集方法参照《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11/T 1278)的要求进行。

    7.4样品采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本项目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分为采样现场质量控制与管理和样品保存及流转中质量控制两部分。

7.4.1采样现场质量控制与管理

1)现场工作负责人:根据项目负责人要求组织完成现场工作,并保证现场工作按工作方案实施。

2)样品管理员:与样品采集员进行沟通,负责采样容器的准备,样品记录。具体职责:保证样品编号正确,样品保存满足要求,样品包装完整。

3)人员培训

项目组在内的所有参与现场工作的工作人员,均须经过培训后方可进入现场工作。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采样设备的使用及维护;现场突发情况应急预案;避免样品交叉污染的措施;各项专业工作操作规程。

4)采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土壤、固体废物、固体物质污染物质现场采样时详细填写现场观察记录单,比如土层深度、土壤质地、气味、气象条件、采样点坐标等,采样时拍摄现场采样相片以便为分析工作提供依据。采样过程中同时应防止采样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在使用相关器具采样过程中,每次挖掘样品前使用蒸馏水清洗干净,与土壤接触的其他采样工具在重复利用时也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后再使用。同一设备在不同深度进行采样时也应当进行清洗。采样过程中采样人员不应有影响采样质量的行为,不得在采样时、样品分装时及样品密封的现场吸烟,不得随意丢弃采样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以及可能影响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物品等。采集土壤或土柱原状保留,代取样结束后统一回填。每完成一个样品的采集应更换采样手套并清洁采样工具,采样人员佩戴的手套、口罩等统一收集,集中处置。

废水、废液采集时现场测定溶液pH,记录采样位置根据监测指标加入不同类型的保存剂(酸、碱等),同时做好采样记录和填写好采样标签。为了避免污染待测样品,采样前用蒸馏水清洗采样容器,然后用待测水样清洗容器2~3次后进行样品采集。样品采集完成后及时完成密封。

7.4.2样品保存及流转中质量控制

1)装运前核对:现场采集的样品装入由采样容器中后,对采样日期、采样地点等进行记录,并在容器表面标签上进行标识,然后将转移至实验室进行自然风干。在采样现场样品必须逐件与样品登记表、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分类装箱。

2)运输途中防损:运输过程中严防样品的损失、混淆和沾污。对光敏感的样品应有避光外包装。

3)样品交接:每日的采集样品由样品管理员需逐一清点,然后由专人将采样记录表与样品一同运回分析实验室,交由接样人员。送样者和接样者双方同时清点核实样品,并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确认,样品交接单由双方各存一份备查。

7.4.3样品保存方法

所有样品采集后应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同时建立完整地样品追踪管理程序,包括样品的保存、运输、交接的过程的书面记录和责任归属,避免样品被错误放置、混淆及保存过期。

7.5 实验室分析

样品检测方法:按《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以及《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所列方法进行样品相应监测项目的检测。

对不同类型的样品及污染物均采用相对应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进行检测。对检测出现异常的数据进行复测,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