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盛和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环境辐射监测报告
(2020年度)
乐山盛和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二O二一年一月
目录
1. 单位概况...............................................1
2. 生产工艺...............................................2
2.1工艺流程.................................... .........2
2.2污染物治理及排放......................................3
3.厂(场)址辐射环境本底.................................5
4.监测的依据和标准.......................................6
5.质量保证...............................................7
6.流出物监测............................................10
6.1流出物监测方案.......................................10
6.2流出物监测结果.......................................11
6.3流出物监测结果分析...................................11
7.辐射环境监测方案......................................12
7.1辐射环境监测方案.....................................12
7.2辐射环境监测结果.....................................13
7.3辐射环境监测结果分析.................................15
8.结论..................................................15
9.附件..................................................16
9.12020年度监测报告.....................................17
9.2委托监测单位资质.....................................31
1 单位概况
1.1 单位概况
乐山盛和稀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和稀土”),法定代表人:曾明 联系电话:18981369878。
所属行业为稀有稀土金属冶炼,行业代码C3232。
乐山市为四川省辖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幅员面积12826km²。五通桥区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地理坐标:东经103º13492´9〞~103º55´23〞,北纬29º19´27〞~29º31´37〞,北距乐山市中区22km,东与井研县接壤,西与沙湾区毗邻,南与犍为县相邻,北与乐山市中心相接,幅员面积474km²,其中水域面积37.9km²。盛和稀土位于乐山市五通桥区金粟镇。详见地理位置图1-1
图1-1
2020年度环境辐射监测委托机构: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
因公司受2020年8月18日特大洪灾影响,停产时间较长,年度生产时间约5400h,主要产品包括: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镨钕、少钕氧化稀土、氯化镧、钐铕钆富集物、铈富集物等。
2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
盛和稀土全分离生产线主要包括精矿焙烧、酸浸、萃取分离、碳铵沉淀、灼烧、废水处理等工序。
(1)精矿焙烧
氟碳铈稀土精矿RE2(CO3)3·REF3(以下简写为REFCO3),在温度约550℃的回转窑中焙烧,稀土矿的结构发生变化,分解释放出CO2并产生大量微孔,有利于酸的渗透从而提高REO的浸出率。同时,矿中的三价铈被氧化成为四价,为将铈稀土和非铈稀土分离创造了必要条件。
(2)酸浸
通过浸取后的少铈氯化稀土溶液进入除杂工序,铈富集物进入回转窑烘干后作为铈富集物产品出售。经浓缩除杂后的少铈氯化稀土溶液进入萃取工序。
(3)萃取反萃取
该工序主要包括主要包括有机溶剂的皂化反应、稀土物质的萃取反应以及反萃取反应,皂化反应采用稀氨水作为皂化剂。
①通过钕钐萃取线后,钐铕钆等少量稀土物质被先萃取出来,经反萃取后成为钐铕钆液态富集物,进入碳沉工序。
②剩余稀土溶液进入铈鐠萃取线,镨钕等稀土物质被萃取出来,经反萃取后,镨钕稀土溶液进入碳沉工序。
③最后剩余的稀土溶液中主要是镧铈稀土,进入镧铈萃取线,镧铈等稀土物质被萃取出来,经反萃取后,镧铈稀土溶液进入碳沉工序。
反萃取中氯化稀土分离出来的先后顺序为:钐铕钆、镨钕、镧和铈。
(4)碳沉工序
沉淀工序工艺流程:
萃取氯化稀土料液 碳铵沉淀
碳酸稀土
碳沉废水至MVR蒸发氯化铵(副产品)
(5)灼烧工序
灼烧工序包含灼烧固态碳酸稀土、烘干浆状碳酸稀土和烘干铈富集物,固态碳酸稀土将由回转窑、辊道窑灼烧后外售,铈富集物由回转窑烘干后外售。
2.污染物治理及排放
(1)大气污染物:盛和稀土生产线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粉尘、锅炉燃煤废气、焙烧和灼烧分解废气、酸浸盐酸雾和其他无组织排放废气等,其焙烧废气中含有放射性核素。
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环保措施
产生废气设施 或工序 | 污染物类型 | 环保措施 |
精矿焙烧工序 | 颗粒物、除尘灰 | 采用布袋除尘、碱液喷淋处理,喷淋处理的颗粒物回收至化学法车间作原料 |
产品灼烧工序 | 颗粒物、除尘灰 | 采用布袋除尘、碱液喷淋处理,喷淋处理的颗粒物回收使用 |
(2)水污染物:盛和稀土生产线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萃取废水、碳沉废水等生产废水以及生活污水。氯化铵废水均送MVR蒸发浓缩装置回收氯化铵,作为副产品销售。厂区办公、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二级生化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外排;除酸雾、地面冲洗、质检等废水进入化学法车间作原矿底水使用。
(3)固废:生产过程中产生稀土伴生低放射性废物铅渣、钡渣和铁钍渣,建有低放射性专库依法贮存;产生危险废物:废活性炭、沾染废弃物、在线监测废液,依法贮存并交有资质单位合法转移处置。
(4)原矿、产品、伴生放射性废物废气(除尘灰)、废水中核素放射性
4.1原矿、产品、伴生放射性废物核素放射性
4.2废气核素放射性
4.3废水核素放射性
3厂(场)址辐射环境本底
根据我公司2002年在委托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开展的厂址周围辐射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厂址周围的辐射环境水平均属于《中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95出版)范围,由于2002年我公司暂未开展稀土冶炼的全流程工序,所以当时监测调查结果能够反映出我公司厂址辐射环境本底水平,具体监测数据见下表。
表3.1 环境γ贯穿吸收剂量率监测结果(nGy/h)
序号 | 监测点位 | 监测结果 | 备注 |
1 | 厂大门前 | 96.2 | 《中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中四川省乐山地区原野、道路、建筑物室内 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范围为27.0-156.3nGy/h |
2 | 厂办公楼前 | 111 | |
3 | 绿化带内 | 101 | |
4 | 锅炉房外 | 119.8 | |
5 | 萃取车间(在建) | 120.6 | |
6 | 厂门旁围墙外 | 127.8 | |
7 | 围墙废水排放处 | 106.6 | |
8 | 围墙外10m处 | 129 | |
9 | 围墙外10m处 | 149 | |
10 | 围墙外农含门☐ | 159 | |
11 | 左边大门外 | 91.8 | |
12 | 213 国道公路 | 92.2 |
表3.2 水中232Th、总α、总β监测结果
序号 | 监测点位 | 监测结果(Bq/L) | 备注 | ||
232Th | 总α | 总β | |||
1 | 岷江厂排污口下游50m | 0.00745 | 0.064 | 0.019 | 《中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中岷江水系江河水中总Th浓度为0.029-2.5µg/L |
2 | 岷江厂排污口上游20m | 0.00518 | 0.044 | 0.017 | |
3 | 岷江厂排污口下游200m | 0.00118 | 0.014 | 0.015 | |
4 | 厂址地下水 | 0.0199 | 0.080 | 0.021 |
表3.3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监测结果
序号 | 监测点位 | 监测结果(Bq/kg) | 备注 | ||
232Th | 226Ra | 40K | |||
1 | 厂界上风向 | 51.8 | 61.6 | 479 | 《中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四川省土壤中232Th为11.0-199.9Bq/kg;226Ra为8.7-142.3Bq/kg;40K为105.0-1234.8Bq/kg |
2 | 厂界下风向 | 63.5 | 73.4 | 543 |
4监测的依据和标准
4.1 监测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 号);
3、 《国务院关于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 2025 年远景目标的批复》(国函〔2017〕29 号);
4、生态环境部关于发布《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环境辐射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公告》(国环规辐射[2018]1号);
5、四川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
4.2 监测分析及评价标准
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
2、《铀矿冶辐射环境监测规定》(GB23726);
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
法》(GB/T16157);
4、《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HJ494);
5、《环境核辐射监测中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的一般规定》(EJ428);
6、《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GB12379);
7、《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8、《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1-2011);
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
5质量保证
我公司委托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负责本年度的环境辐射现场取样和监测分析工作。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是生态环境厅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全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在川重要核设施、铀矿冶及部管、省管核技术利用单位的监督性监测,全省地级以上城市、重点县级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放射性监测,大气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建设与运维,四川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运行管理和安全保卫等工作。该站拥有雄厚的监测技术实力,取得的各项CMA资质认证涵盖我公司所需监测分析项目(具体资质和认证范围见附件二)。
我公司所委托监测分析项目所用的仪器性能参数均符合国家标准方法的要求,均有有效的国家计量部门检定的合格证书,并有良好的日常质量控制程序。其监测人员均经具有相应资质的部门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数据分析及处理采用国家标准中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按国家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有关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填报,并按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三级审核。本年度监测所使用的仪器情况见表5-1,监测方法及方法来源见表5-2。
表5.1 监测项目及使用设备一览表
监测 项目 | 监测设备 | 使用 环境 | 备注 | ||
名称及编号 | 技术指标 | 检定/校准情况 | |||
环境X-γ辐射剂量率 | FH40G多功能辐射测量仪 编号: ZY2015000078 | 能响范围: 60keV~3MeV 测量范围:1nSv/h-100μSv/h | 检定结果:合格 检定单位: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检定有效期:2019.09.29-2020.9.28 | 符合设备使用环境 | 6月29日监测使用 |
环境X-γ辐射剂量率 | FH40G多功能辐射测量仪 编号:ZY2015000078 | 能量响应: 40keV~4.4MeV 测量范围: 1nSv/h~100μSv/h | 校准单位: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检测校准实验室 校准日期:2020.09.28 | 符合设备使用环境 | 12月16日监测使用 |
环境空气中氡 | RAD7电子氡气检测仪 编号:ZY2008000112 | 测量范围: 0.1~20000pCi/L | 仪器检定:合格 检定单位: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检定有效期:2020.05.15-2021.05.14 | 符合设备使用环境 | 6月29日 12月16日 监测使用 |
环境空气中氡子体 | PQ2000测氡仪 编号:ZY2015000069 | 测量范围: 2~30000Bq/m3 | 测试单位: 南华大学氡实验室 测试有效期:2019.01.22-2021.01.21 | 符合设备使用环境 | 6月29日 12月16日 监测使用 |
水中钍 | UV1902P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编号:zysb583 | 波长范围: 190~1100nm 透射比重复性:±0.15% | 仪器检定:合格 检定单位:成都市计量检定测试院 检定有效期: 2019.08.02-2020.08.01 | 符合设备使用环境 | / |
水中镭-226 | 氡钍分析仪FD-125 编号:047/016 | 灵敏度<10-3 | 仪器检定:合格 检定单位: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检定有效期:2020.05.15-2021.05.14 | 符合设备使用环境 | / |
水中总铀 | 微量铀分析仪 WGJ-Ш 编号:ZY2013000106 | 测量范围: 3.0×10-8~2.0×10-5g/L | 校准单位:国防科技工业5114二级计量站 校准时间:2020.02.24 | 符合设备使用环境 | / |
水中总α、 总β | MPC9604四道流气式低本底α、β测量仪 编号:TY2008000258 | α本底(cpm)<0.070 β本底(cpm)<0.700 α效率(241Am)≥42%; β效率(90Sr/90Y)≥ 55% | 校准单位:国防科技工业5114二级计量站 校准时间:2020.02.22 | 符合设备使用环境 | / |
固体中γ核素分析 | 高纯锗γ谱仪GMX70-95-LB-C 编号:ZY2015000142 | 能量范围: 3~7000keV 分辨率:2.13keV (60Co,1332.5kev) | 仪器检定:合格 检定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检定有效期: 2019.03.02-2021.03.01 | 符合设备使用环境 | / |
高纯锗γ谱仪GMX70-95-LB-C 编号:ZY2015000141 | 能量范围: 3~7000keV 分辨率:2.29keV (60Co,1332.5kev) | 仪器检定:合格 检定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检定有效期: 2019.03.02-2021.03.01 | 符合设备使用环境 | / | |
固体中γ核素分析 | 高纯锗γ能谱仪 GX8021 编号:ZY2009000036 | 能量范围: 6keV ~10MeV 分辨率:2.02keV (60Co,1332.5kev) | 检定结果:合格 检定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检定有效期:2020.09.08-2022.09.07 | 符合设备使用环境 | / |
高纯锗γ谱仪 GMX70-95-LB-C 编号:ZY2015000084 | 能量范围: 3~7000keV 分辨率:2.01keV (60Co,1332.5kev) | 校准单位:国防科技工业5114二级计量站 校准时间:2020.02.04 | 符合设备使用环境 | / | |
高纯锗γ谱仪 BE6530 编号:ZY2015000065 | 能量范围: 3~7000keV 分辨率:1.98keV (60Co,1332.5kev) | 校准单位:国防科技工业5114二级计量站 校准时间:2020.02.04 | 符合设备使用环境 | / | |
高纯锗γ谱仪GEM-60195-P 编号:ZY1999000031 | 能量范围: 40~10000keV 分辨率:2.00keV (60Co,1332.5kev) | 校准单位:国防科技工业5114二级计量站 校准时间:2020.02.04 | 符合设备使用环境 | / |
表5.2 监测方法、方法来源一览表
项目 | 监测方法 | 方法来源 | 探测限 | 备注 |
环境X-γ辐射剂量率 | 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 | GB/T 14583-1993 | 1nSv/h | 探测限为本次测量使用方法和仪器的综合技术指标
|
空气中氡及其子体 | 环境空气中氡及其子体监测实施细则(参考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氡及其子体测量规范) | REMS-ZY-XZ10-2016 (GB/T 14582-1993、EJ/T 605-1991) | 2Bq/m3 | |
水中总α、总β |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放射性指标 | GB/T 5750.13-2006 | α:6.07×10-3Bq/L β: 4.14×10-3Bq/L | |
水中总铀 | 环境样品中微量铀的分析方法 | HJ 840-2017 | 0.02μg/L | |
水中钍 | 水中钍监测实施细则 (参考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 天然钍和铀的测定) | REMS-ZY-XZ37-2016(GB14883.7-2016) | 0.01μg/L | |
水中镭-226 | 《水中镭-226的分析方法》 | GB 11214-1989 | 0.002Bq/L | |
固体中γ核素分析 | 固体中γ核素测量实施细则(参考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参考高纯锗γ能谱分析通用方法) | REMS-ZY-XZ15-2016 (GB/T11743-2013、GB 11713-2015) | LLD铀-238:14.1Bq/ kg LLD钍-232:1.09Bq/ kg LLD镭-226:0.72Bq/ kg |
6 流出物监测
1流出物监测方案
我公司参照生态环境部关于发布《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环境辐射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公告》(国环规辐射[2018]1号)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流出物分析评价结果制定本年度流出物监测方案,具体见下表。
表6.1 流出物监测方案
序号 | 监测对象 | 监测/分析项目 | 监测点位名称 | 监测频次 |
1 | 废水 | 总α、总β、U、Th | 萃取车间排放口、厂区总排口 | 1次/月 |
2 | 废气 | 238U、232Th | 焙烧窑排放口* | 1次/半年 |
注:1.由于乐山“8.18”特大洪水造成企业停产,故8月、9月、10月未对企业进行现场监测和取样分析;
2.在2020年12月现场采样时原1号焙烧窑未复产,废气监测点位改为同工段8号焙烧窑废气排放口。
2流出物监测结果
表6.2 焙烧车间废气放射性监测结果 单位:Bq/kg
采样日期 | 238U (Bq/kg) | 232Th (Bq/kg) | 废气浓度 (mg(灰)/m3) | U、Th总量 (mg/m3) | 样品描述 | 备注 |
6月29日 | 1566 | 2870 | 34.7 | 0.0290 | 焙烧车间废气排放口 | / |
12月16日 | 5928 | 6240 | 7.6 | 0.0154 | 焙烧车间废气排放口 | / |
注:1.表中238U和232Th为实际监测值,U和Th的数据按照天然铀中238U含量12350 Bq/g(U)和天然钍中232Th含量4046 Bq/g(Th)换算;2.表中废气排放浓度数据参考“金标环监字(2020)第(水、气、声)0619号”和“金标环监字(2020)第(水、气、声)1210号”。
表6.3 废水中放射性监测结果
编号 | 总α(Bq/L) | 总β(Bq/L) | U(μg/L) | Th(μg/L) | 226Ra(mBq/L) | 样品描述 | 采样时间 |
1 | 0.0296 | 0.0794 | 0.63 | 0.39 | 16.7 | 总排放口 | 6月29日 |
2 | 0.0560 | 0.0703 | 2.17 | 0.28 | 7.89 | 萃取车间排放口 | |
3 | 0.0358 | 0.119 | 0.30 | 0.34 | 8.96 | 总排放口 | 7月31日 |
4 | 0.0525 | 0.116 | 5.14 | 0.36 | 8.09 | 萃取车间排放口 | |
5 | 0.0463 | 0.123 | 1.24 | 0.13 | 15.8* | 总排放口 | 11月25日 |
6 | 0.0775 | 0.098 | 0.72 | 0.20 | 11.1 | 萃取车间排放口 | |
7 | 0.0244 | 0.132 | 0.88 | 0.29 | 15.8 | 总排放口 | 12月16日 |
8 | 0.0741 | 0.0691 | 0.39 | 0.34 | 10.7 | 萃取车间排放口 |
注: *标注的测量结果为质量控制平行样品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3流出物监测结果分析
1、根据上述监测结果,公司排放的废水中放射性监测结果满足《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1-2011)中铀、钍总量为0.1mg/L的排放限值以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中总α、总β分别为1Bq/L和10Bq/L的排放限值。
2、根据上述监测结果,公司焙烧车间排放废气中铀、钍总量浓度满足《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1-2011)中铀、钍总量为0.1mg/m3的排放限值。
7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1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我公司参照生态环境部关于发布《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环境辐射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公告》(国环规辐射[2018]1号)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及结合我公司厂址实际情况制定本年度流出物监测方案,具体见下表,监测布点见附图一。
表7.1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序号 | 监测对象 | 监测/分析项目 | 监测点位名称 | 监测频次 |
1 | 地表水 | U、Th、226Ra | 岷江总排口上游100米、岷江总排口下游100米 | 1次/半年 |
2 | 空气 | 222Rn及其子体 | 厂界上风向、厂界下风向 | 1次/半年 |
3 | 土壤 | 238U、232Th、226Ra | 厂界内、附近农田、排气口下风向、对照点(金栗镇) | 1次/年 |
4 | 底泥 | 238U、232Th、226Ra | 岷江总排口上游100米、岷江总排口下游100米 | 1次/半年 |
5 | 原料 | 238U、232Th、226Ra | 原料库房 | 1次/年 |
6 | 废渣 (铅渣、铁钍渣) | 238U、232Th、226Ra | 铅渣、铁钍渣库房 | 1次/年 |
7 | 铈富集物 | 238U、232Th、226Ra | 铈富集物库房 | 1次/年 |
8 | 产品(碳酸镧铈) | 238U、232Th、226Ra | 产品库房 | 1次/年 |
9 | 陆地γ辐射 | 环境X-γ辐射剂量率 | 厂界北侧、厂界西侧、厂界南侧、金栗镇 | 1次/半年 |
注:1.由于乐山“8.18”特大洪水造成企业停产,故8月、9月、10月未对企业进行现场监测和取样分析;
2.在2020年12月现场采样时原1号焙烧窑未复产,废气监测点位改为同工段8号焙烧窑废气排放口。
监测点位布置图7-1
2辐射环境监测结果
表7.2 环境X-γ辐射剂量率监测结果 单位:nSv/h
点位号 | 6月29日 | 12月16日 | 监测位置 | 备注 | ||
测量值 | 标准差 | 测量值 | 标准差 | |||
1 | 124.3 | 1.5 | 121.7 | 4.2 | 厂界北侧 | / |
2 | 105.7 | 1.3 | 109.7 | 3.9 | 厂界西侧 | |
3 | 121.4 | 2.4 | 127.1 | 3.9 | 厂界南侧 | |
4 | 93.0 | 1.4 | 95.0 | 3.7 | 乐山市金粟镇(对照点) |
注:以上监测数据均未扣除监测仪器宇宙射线响应值。
表7.3 环境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监测结果 单位:Bq/m3
点位号 | 6月29日 | 12月16日 | 监测位置 | 备注 | ||
氡浓度 | 氡子体浓度 | 氡浓度 | 氡子体浓度 | |||
1 | 30.1 | 26.7 | 25.9 | 23.2 | 厂界上风向(门卫室旁) | / |
4 | 31.5 | 27.5 | 31.4 | 26.0 | 厂界下风向(南侧平房旁) |
表7.4 厂区外环境地表水监测结果
编号 | U(μg/L) | Th(μg/L) | 226Ra(mBq/L) | 样品描述 | 备注 | |||
6月29日 | 12月16日 | 6月29日 | 12月16日 | 6月29日 | 12月16日 | |||
1 | 1.02 | 0.99 | 0.20 | 0.18 | 8.48 | 10.2* | 总排口上游100m处 | / |
2 | 1.03 | 1.08 | 0.29 | 0.19 | 5.92 | 8.32 | 总排口下游100m处 |
注: *标注的测量结果为质量控制平行样品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表7.5 底泥中放射性监测结果 单位: Bq/kg
编号 | 238U | 232Th | 226Ra | 样品描述 | 备注 | |||
6月29日 | 12月16日 | 6月29日 | 12月16日 | 6月29日 | 12月16日 | |||
1 | 47.4 | 41.4 | 52.6 | 71.7 | 33.1 | 37.9 | 总排口上游100m处 | / |
2 | 29.7 | 34.4 | 47.0 | 50.5 | 29.3 | 34.8 | 总排口下游100m处 |
表7.6 原料、产品、废渣中放射性监测结果 单位: Bq/kg
编号 | 238U | 232Th | 226Ra | 样品描述 | 采样时间 |
1 | 1520 | 4600 | 1040 | 原料(稀土精矿) | 12月17日 |
2 | <LLD | 10.6 | 60.9 | 产品(碳酸镧铈) | |
3 | 879 | 10300 | 1170 | 铈富集物 | |
4 | 9456 | 3915 | 813 | 铅渣 | |
5 | 384 | 7684 | 1953 | 铁钍渣 |
注:LLD=7.21Bq/kg。
表7.7 土壤中放射性监测结果 单位: Bq/kg
编号 | 238U | 232Th | 226Ra | 监测点位 | 采样时间 |
1 | 57.7 | 93.9 | 27.9 | 厂界内 | 12月17日 |
2 | 43.8 | 62.0 | 38.2 | 附近农田 | |
3 | 29.3 | 46.6 | 35.6 | 排气口下风向 | |
4 | 55.9 | 83.3 | 39.7 | 对照点(金栗镇) |
3辐射环境监测结果分析
1、根据上述监测结果,本年度公司周边辐射环境质量与以往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对我公司出具的年度监测报告中数据,以及公司厂址本底监测数据对比无明显变化。公司正常运行未对周围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2、根据上述监测结果,公司原料、相关产品和废渣中放射性水平与以往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对我公司出具的年度监测报告中数据对比属于统计涨落范围内,但原料、铈富集物、铅渣、铁钍渣中232Th放射性比活度均高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1000Bq/kg的放射性核素豁免活度浓度水平。我公司严格按照放射性固体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单独存贮,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待国家出台铁钍渣、铅渣相关处置规定后再行统一处置。
8结论
根据四川省辐射环境监测中心站出具的本年度监测报告,我公司流出物监测数据均满足国家相关排放标准的要求,环境辐射监测数据表明我公司正常运行未对厂址周围环境造成显著影响。但是仍有部分问题存在,分别是:
一、在公司遭受水灾后未对场内进行现场监测与评价,且在停产期间暂停了相关的委托监测业务。在新的一年,我公司将完善相应的事故环境监测应急预案,并严格按照《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环境辐射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公告》(国环规辐射[2018]1号)中流出物的监测频次进行取样监测,以及信息公示。
二、监测方案中还存在需要完善细化的地方,比如环境辐射中厂界旁边的浏沧河未被纳入监测点位内。目前我公司已制定新的监测方案,已强化放射性核素监测分析内容,扩大环境辐射监测点位,且已与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签订新的委托监测合同,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章制度和监测委托合同执行2021年度的监测任务。
9附件
一、2020年度监测报告
二、委托监测单位资质